部省级重大成果

首页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部省级重大成果 > 正文

201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07 浏览次数:

获 奖 者:强胜 吴竞仑 张绍明 梁帝允 吴应多 钱永康 宋小玲 焦骏森 李扬汉

获奖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 苏州市宝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江都市植保植检站

项目简介:

本项目对比研究了我国化学除草剂技术以及轻型栽培模式推广应用前后的杂草群落发生规律,揭示杂草群落发生动态及演替趋势,研发了适用于轻型栽培模式、针对农田杂草群落综合体的系列除草关键技术,并在长江中下游推广应用25年,确保了该地区水稻和小麦的丰产和稳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自创了简便的农田杂草定量调查研究方法:首创了适应我国小田块的简便农田杂草野外调查方法-七级目测法,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形成了农田杂草群落定量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提出了农田杂草群落综合体理论,该理论和杂草定量调查方法被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者广泛接受和采用,为我国杂草调查的规范性和定量化做出了贡献,为科学揭示我国农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规律奠定了基础。

2、定量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杂草发生分布及其演替规律:采用自创的调查方法,通过长期系统地定量调查分析,明确了长江中下游农田杂草分布发生和群落演替规律,定量地揭示了夏熟作物田、秋熟旱作物田和水稻田杂草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规律以及分布和草害发生的区域特点;定量研究了受农业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决定的杂草群落分布规律以及随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变化的种群及群落演替规律。

3、创制了以一次性复配化学除草剂为主体的稻麦连作田杂草防除技术体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发了以一次性复配化学除草剂为主体的稻麦连作田杂草防除技术体系,特别是适应省工节本栽培方式的杂草防除技术。该技术体系包括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一次性除草剂配方,如以异丙隆为主要成分开发的稻茬麦田除草剂系列产品和苄•丙、丁•噁以及苯噻•苄等适应于直播、抛秧、机插殃等轻型栽培模式的稻田除草剂系列产品;制订了针对农田类型和区域草情特点的杂草防除的灵活技术规程,特别是针对直播水稻的“一封、二杀”和针对旱直播的“一封、二杀、三补”配套技术体系,确保了省工节本情形下的高产稳产。该技术成本低廉、效果稳定、适应性强,还减缓了杂草群落演替特别是抗性杂草发生问题。

4、杂草防除技术体系推广应用面积达1660.97万公顷,并产生122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近10年来累计推广应用水稻田杂草防除技术948.25万公顷,减少草害增产的直接经济效益84.19亿元,轻型栽培节本9.3亿元;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712.72万公顷,减少草害增产的直接经济效益28.58亿元。

5、为杂草学技术及知识传播和普及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累计为5000万人/年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情况下,农业生产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累计产生的社会效应3000亿元。发表论文120余篇,引用960余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140余次,接受培训30000余人次,使相关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和杂草知识术得到传播和普及。在10数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过有关研究结果和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建立了中国农田杂草的信息系统,网上点击100余万次。本成果以坚实的杂草研究理论为基础,指导杂草防除实践,反映了我国杂草控制技术发展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