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科技要闻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学校召开新学期科研工作会议

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2-19 浏览次数:

        2月18日下午,学校在滨江校区召开新学期科研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度科研工作成效,系统部署新学期重点任务,特别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研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源超出席会议并讲话,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国栋主持会议。各学院分管科研负责人及科学研究院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



        王源超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校过去一年在基础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攻关、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针对新学期科研工作部署,他强调要立足国家农业战略需求,深入开展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突破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卡脖子”技术瓶颈;同步加速农业科技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重点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大模型技术体系,推动科研范式向系统化、智能化转型。他要求各学院科学制定“跳高式”发展目标(3-5年周期),将目标考核与学科定位精准对接,通过任务分解、资源聚焦和动态评估三重机制,为“十五五”时期实现科研能级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周国栋系统回顾了2024年度科研目标完成情况,特别指出各学院要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2028年农业科技创新十大重点领域》为指引开展科研工作。他要求各学院深入贯彻王春春书记、陈发棣校长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十五五”规划顶层设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提升重大项目申报质量;完善学科交叉创新机制,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农业学科的深度融合。



        会议特别设置了人工智能专题报告会。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王东波以"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构建"为主题,结合其团队在自然语言处理与大语言模型、科技文本知识挖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在以Deepseek为代表的推理大语言模型阶段,垂直大语言模型新的发展业态,开创农业科研范式革新与产业智能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学校农业大模型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在交流研讨环节,各学院负责人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学科、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创新平台共建共享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农业科研范式,学校应加快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抢占农业智能技术制高点。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下一步,学校将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引擎,着力打造“智能+农业”学科生态,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