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中国科协“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完善"三全育人”新格局,切实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9月24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之科研基础训练系列科普讲座在滨江校区教学楼E108报告厅举行。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邱威教授和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张保华教授分别受邀开展专题讲座,讲座由校科协副秘书长姚雪霞主持。
第一场讲座中,邱威教授从“本科生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实践?”娓娓道来,讲述了科研实践在升学、就业、出国深造及创业中所起到的内外兼修作用,如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内在能力的提升和外在彰显实力的体现,正是同学们参加科研实践的真正目的。在此基础上,邱威教授从十二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了“从0到1:你的第一份科研实践指南”。对于本科生而言,邱威教授通过真实案例,强调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规划,平衡好科研和学业时间分配,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给自己一个笑脸奖励,通过日积月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完美蜕变。


第二场报告由张保华主讲。张保华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农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2022-202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也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griculture(影响因子12.4)创刊人、执行主编。他从人工智能的专业前景展望、实验室科研成果介绍、科研入门指引和科研能力培训等四个方面给同学们进行详细讲解。他指出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国家各种学科竞赛是启动科研入门的第一步。对于科研能力培训,张教授从创新点挖掘入手,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实用的科研小贴士,如:阅读文献技巧、文献管理与可视化工具VOSviewer、英文论文写作中的AI辅助工具,以及一些常用的作图软件(originPro和VISIO)的使用等等。最后,张教授向在座的同学发出邀请,欢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子加入人工智能与农业机器人团队。

此次科研基础训练系列讲座旨在为有志于科研的同学们“破蒙启智”,搭建一个从理论到科研实践的桥梁。本次讲座,除了重点资助的科技社团人员,还邀请了感兴趣的师生参加线上线下的讲座。很多跨校区的同学,通过腾讯会议听取了本期的讲座,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发现大家对两位专家的自身科研经历和实验室学长学姐的案例分析非常感兴趣。这种娓娓道来的真实科研故事比简单空洞的口号式说教更能触动人心。有同学反馈,听邱教授讲科研竞赛时那股认真劲儿太感染人了——从选题查资料到数据打磨,每一步都透着“不含糊”。以前总觉得科研竞赛离自己很遥远,以为大学生活按部就班就行,听完才发现,原来还能有这样“折腾”的可能,得赶紧调整状态,试着主动冲一冲。此外,两位教授都强调科研始于好奇心,要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张教授还分享了“淘沙浪金”的文献阅读法和Zotero等实用工具,提醒大家用AI辅助而非替代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主动出击”的科研建议,平衡学习与科研,带着兴趣和耐心开启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