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科学技术大会于4月6日在金陵研究院国际报告厅隆重召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刘平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高润生处长、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张竹繁处长、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杨天和副处长出席了大会并作科技报告,管恒禄书记、郑小波校长、庄娱乐、花亚纯副书记、周光宏、王耀南、孙健、徐翔、曲福田副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科技督导组成员、科研秘书及科研人员参加了大会。
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郑小波校长主持会议,致开幕辞。并由副校长周光宏作科技形势宏观报告,报告回顾了我校十五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十五期间,我校科技平台明显提高,但利用效率还需提高;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重大科研成果不足;论文产出稳步增长,质量和数量还有待提高;科教兴农成绩斐然,服务社会还需上层次;培养和引进拔尖人才仍是促进学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学术风气很浓,团队精神、学科交叉还要加强。在分析了以上成绩和不足之后,周光宏副校长指出,争取经费仍然是我校科研工作最重要任务之一,努力使我校科研经费在4-5年再翻一番,达到年度到位经费1.5-2个亿。依托学校现有资源,配置好实验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建设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理化检测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等公共平台,以及温网室及江浦实验基地。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职称晋升、研究生毕业制度,提高论文产出量;把准产业需求与科技发展方向,形成优势和特色;组织好跨学科、跨单位的合作,有重点、有选择地整合队伍、整合资源,集中必要力量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积极组织申报成果,是学校今后一段科技工作重中之重。培养和引进拔尖人才仍是促进学校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研究型大学特点,设立一定的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同时给青年教师创造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科、人才、基地等资源优势,有效地组织学术队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积极争取承担各类科技任务;倡导团结、协作、奉献精神,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创新文化氛围,创建一流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上午的科技大会交流中,农学院丁艳锋教授、公管院曲福田教授、资环院沈其荣教授、农学院张天真教授、园艺院侯喜林教授先后就学术创新、学科发展、国际交流、科研体会、知识产权等方面先后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郑小波校长在上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对2005年度科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科技成果产出是今后学校科技工作着重考虑的问题。这要从几个环节来考虑。首先要考虑争取大的科研项目。大科研项目是产出大成果的一个基础。很多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成果都是在承担大项目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随着国家科技成果奖励评奖机制的调整,现在只有省级和国家级奖。这使得竞争更激烈,只有水平更高,科研累积的量、集成度更高的成果才能获得奖励。所以我们要考虑校内科研管理、运行组织的调整和完善,促使跨学科之间的集成。这种集成一是在科研工作中进行联合,另外就是科研工作完成之后把相关的内容进行组装,形成大成果。其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科技处、人事处要考虑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教授之间、学科之间的联合。同时要规范课题申报、规范主持人与参加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规范主持人、参加人之间的权力与责任问题。学校将拿出指导性政策。第三,建立新的激励机制。要出大成果,需要进行广泛的调整,包括人事政策。目前学校正在考虑调整职称晋升条件,现行的晋升办法在今年4月份职称评审后,今年5月份将开始修订,明年使用。新办法将提高职称晋升门槛,对科学研究的要求、三大检索论文的要求、发明专利、主持国家级课题的要求都要作相关规定。
下午由周光宏副校长主持会议,张海彬处长汇报了2004年度科技工作及“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发展回顾,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接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刘平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高润生处长、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张竹繁处长、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杨天和副处长等部省领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科技发展形势,对我校科技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强、分析深刻的建议。为我校今后科技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会间发放了科技产出补助,并对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