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12级研究生,于4月9-10日在校科教兴农办公室主
任汤国辉
教授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我校“双百工程”基地—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胜泉村,开展了实地培训农民、调研、教学相结合的活动。连云港电视台给予了报道。
素有“苏北吐鲁番”之称的东海县石梁河镇葡萄科技示范园区,是我校挂县强农富民专家工作站基地,同学们饶有兴致的参观了石梁河镇美人指葡萄专业合作社与永兴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便利店。一大早从南京赶来的我校
陶建敏
教授正在田间手把手的教农民葡萄整枝技术,农民们把
陶
教授围了个水泄不通,问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陶
教授都耐心的给他们解答,并结合葡萄的长势,不仅现场修剪示范,还把提升葡萄品质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陶
教授在短短两小时的时间里就被当地农户争先恐后领到自家的葡萄园进行指导,
陶
教授还在室内用多媒体给近百位葡萄种植户培训。同学们看到
陶
教授现场普及推广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的事迹与做法,都感到由衷的敬佩。据了解,这次培训是当地的葡萄科技示范户点名邀请他来的。当地村委会副书记陶磊深情的告诉我们:“自2003年双百工程开始以来
汤
教授带领多位专家来到石梁河帮助谋划与指导园区建设与发展,于2006年
陶
教授来后,帮助引进新品种与葡萄梢修剪避雨栽培等新技术。特别近三年来,帮我们引来了夏黑、醉金香、美人指等20多个新品种,。改变了我们传统巨峰葡萄低产、低质导致低效的局面,还帮助我们创建科技型合作社,培育示范户与职业农民,使我们全村1050户的3500多亩葡萄效益显著提高,比以前每亩平均能多赚10000多块钱。由于我们村耕地有限,不少村民在学到了新技术后还到临近村镇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葡萄种植,比如我们村的于世乾,到灌云县葡萄产业园区,以技术入股获得了园区10%的股份。还为我们村培养了800多位未颁证的职业农民。”
陶建敏教授在现场指导农民葡萄修剪枝技术
在
汤
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对典型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农民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充分了解到农民们最喜欢新品种,其次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农民们也迫切希望运用信息化技术与专家建立快速沟通渠道,一站式的店面服务,在基地有更多的成果示范推广,组建一支土洋结合的技术研发、推广、营销队伍,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为我们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案例讨论课程找到鲜活的素材。
汤
老师还与当地的市县乡镇村各级领导以该园区的发展为例,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在园区协同创建专家工作站,驱动葡萄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户持续增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
汤
老师还为同学们就石梁河科技型合作社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用独特的眼光,新颖的视角,进行了阐述。
汤
老师作为科教兴农专家,这种把在实地开展技术推广与调查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案例,让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下午,同学们又跟随
汤
老师来到了淮安市,听取了
汤
老师与淮安市农工办、科技局、农委等相关领导谋划“百名博士兴百社”工程,不仅了解到了策划该工程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路径做法、保障措施等,还使我们感受到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起了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