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科技要闻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热烈祝贺我校两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6-01-10 浏览次数:

    二OO五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颁奖大会于2006年1月 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由侯喜林教授等完成的科技成果“不结球白菜优异种质创新方法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李顺鹏教授等完成的科技成果“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俗称青菜、小白菜,已逐渐成为世界性蔬菜,不结球白菜在生产中存在的病害、热害、冻害,使产量品质下降,已成为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不结球白菜优异种质创新方法及其应用”成果,针对不结球白菜杂种优势利用亲本创制的技术难题,在利用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创建不结球白菜胞质雄性不育新种质及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不结球白菜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同源四倍体材料等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成果利用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创造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不黄化并有且低温条件下蜜腺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变技术获得抗性好、品质优良、稳定遗传的的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新种质(2n=4x)材料10余份。获得了抗TuMV兼抗霜霉、黑斑病的三抗抗源材料23份、双抗材料110多份以及育成优质资源多份。育成新品种、新组合10多个,在20余个省市进行了大面积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引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及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全社会对农药残留带来的直接危害和潜在影响亦愈来愈关注,人们迫切需要无农药残留污染的清洁的绿色农产品。“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是南京农业大学首创与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修复技术,有效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库”容量,从而降低粮食、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保证农产品食用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该成果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保存有200余株菌株的农药降解微生物种质资源库,降解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菊酯类、磺酰脲类等杀菌剂和除草剂;系统研究了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降解酶、降解基因克隆,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6株,建立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该技术在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省市建立了10余个试验示范基地,累计应用200多万亩,获得了6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5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