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级重大成果

首页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部省级重大成果 > 正文

2019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09 浏览次数:

生猪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

者:黄瑞华 朱满兴 蒋锁俊 邱小田 牛培培 孙鎏国 李平华 邓雨修 李永安  朱崇淼 张总平 康贻林 孙新慧 汪秀菊 蒋锦华 周家瑞 翟长河 濮存全 吴文开 韩先英 王辉明 房玉红 刘中元   孙朝阳

获奖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畜牧总站,全国畜牧总站,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淮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宿迁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南京致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项目以生猪规模产业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为导向,集成创新了种猪高效繁育、安全环保饲料配制、粪污轻简化处理核心技术3项,猪舍标准化建设、舍内空气质量优化、猪舍外排气体除臭、猪群精细化智能管理、疫病综合防控配套技术5项,构建了高效、安全、节约、环保的生猪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主要成效如下:

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由17.42头增加到20.52头,85-120kg育肥猪料重比由3.2:1降低至3.1:1。制修订行业及地方标准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发表论文86篇,出版科技书籍6部。

2.种猪高效繁育技术主要侧重后备猪早期选择技术及深部输精技术集成应用。后备猪早期选择,实现关键性状定向选择,减少候选后备猪群饲养量,提升选种效率;深部输精技术集成应用使母猪情期配种所需精液量及有效精子数大大降低,提高种公猪利用率,在维持正常母猪规模前提下降低种公猪饲养量。

3.131无”(高纤维、低蛋白、低铜、低锌、无抗)生物发酵饲料应用。有效实现氮排放及重金属残留减量化,保护了生态环境;米糠、麸皮等高纤维日粮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副产品的利用率,提高了其生物学价值;妊娠母猪测膘投料技术、猪群批次化生产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使猪群管理更加精准,单位猪肉所需饲料等投入品大大降低。

4.舍内结构设计优化、节水装备改良,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温控装备改良,弃用煤源热能,改用空气源热泵或地下水源热泵,不仅提高了热转化效率,而且降低了碳排放;因地制宜选用户用蓄粪池+大田调节池+还田全量还田技术、标准打捆秸秆+复合垫料+菌种原位发酵技术、轻简设施设备+温床异位发酵技术,及养种循环模式,充分利用了畜禽粪便、秸秆、米糠等农业废弃物资源,促进养种循环与土壤改良,既缓解环境保护压力,又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养猪业环境友好与绿色发展。

5.创建了“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协力集成、平台共享协作推广”(三协)机制,整合了“高校院所+技术孵化机构+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四方)资源,架设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展示基地(核心示范基地)+乡镇推广基地(示范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环)体系,创新了“线上线下双线共推”的技术快速推介(双推)渠道,通过农技秐、南农易农及微信群进行线上技术服务的双线共推模式,提升了项目技术集成与推广的效率与效果,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3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4个,研发中试中心6个,核心示范基地18个,技术示范点55个;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501.5万人次。核心技术在项目区推广度达86%。为我国高校牵头组织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熟化推广树立了典范。

6.项目覆盖9个设区市,建立18个核心示范基地,55个技术示范点,对接80个乡镇342个新型经营主体,2016-2018年累计推广母猪386.7万头、商品猪8190.9万头,项目实施区创造经济效益39.87亿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达9.33/元。显著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生猪养殖技术水平和猪肉供给能力,有效促进了生猪养殖节本增效,提高了肉品品质;充分利用了农业废弃物,改善了土壤品质,减轻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节本增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