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级重大成果

首页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部省级重大成果 > 正文

2014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与精确诊断技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08 浏览次数:

获 奖 者:曹卫星 朱艳 田永超 姚霞 倪军 刘小军 王绍华 邓建平 张娟娟 李艳大 马吉锋 戴廷波 徐志刚 武立权 徐志福 沈生元 丁峰 毛振荣

获奖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河南农业大学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成果简介:

自1999年以来,在国家及部省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针对作物生长快速监测与智慧管理的迫切需求,综合运用作物生理生态原理和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以水稻和小麦为研究对象,围绕作物生长指标的反射光谱特征波段和敏感参数、定量监测模型、实时调控方法、监测诊断产品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集成建立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无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主要在 5 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 确立了指示稻麦主要生长指标的反射光谱特征波段和敏感参数。基于光谱分析方法,系统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稻麦反射光谱的动态变化模式,明确了稻麦叶片与冠层反射光谱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氮含量、氮积累量、叶绿素密度、产量品质等的响应规律,确立了指示稻麦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及敏感光谱参数,为稻麦生长光谱估算模型构建及监测设备开发提供了支撑。

2. 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多尺度的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基于定量建模技术,综合利用地面与空间遥感信息,确立了稻麦主要生长指标与敏感光谱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在叶片、冠层和区域等不同尺度构建了稻麦生长指标的光谱估算模型,实现了稻麦长势的多尺度快速监测。

3. 建立了多路径稻麦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稻麦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适宜指标与实际指标差异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作物生长调控技术,可定量确定稻麦生长中期适宜肥水调控方案。

4. 研制了面向多平台的稻麦生长监测诊断软硬件产品。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技术与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了便携式和机载式稻麦生长监测诊断设备,开发了基于无线网络的作物生长感知节点,并通过了江苏省农机试验鉴定站鉴定;与软件工程相结合,开发了稻麦生长监测诊断系统及农田感知与智慧管理平台,为稻麦生长指标的光谱监测与定量调控提供了实用化技术载体。

5. 开展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技术体系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将软件应用与硬件载体相结合,技术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形成了实用性技术推广体系,并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四主推”推介名录。自2009年开始,以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监测诊断应用系统、农田感知与智慧管理平台等为主要应用载体,以作物长势分布图、肥水调控处方图、产量品质分布图等为主要技术形式,在我国稻麦主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另受理2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4项;推广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206台、农田感知节点230套;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39篇,EI论文16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48名。近5年来,该技术体系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稻麦生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约7.5%)和增产(约5%)作用。据统计,累计推广有效面积2969.8万亩,新增效益13.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