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科技要闻

首页 > 科技要闻 > 正文

我校两项科技成果喜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3-11-04 浏览次数:

   本年度我校组织申报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3项,获奖2项。其中由曹寿椿教授、侯喜林教授等完成的“不结球白菜“矮抗1、2、3号”系列品种及制种技术成果转化”成果获得二等奖,由章镇教授等完成的成果“果梅优质丰产配套技术的推广”获得三等奖。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于1996年设立,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为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设立的重要奖项。

“不结球白菜“矮抗123号”系列品种及制种技术成果转化”为我校获得本奖项的最高等级奖励成果,该项目对原成果中选育出的抗病雄性不育两用系,进一步在国内外首创“一系三用”。即开发利用抗病AB矮系的可育株扩繁用于生产;开发利用抗AB矮系替换原AB矮系,大规模更换应用于原“矮杂123号”抗热、耐寒品种制种和“矮抗23号”新品种的大面积制种;开发利用抗AB矮系的亲本及杂种父本,提供给各地育种工作者,配制出一批新品种、新组合,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该成果的开发利用率。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逐步创建出以“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联合体为中心,以实现“制种集约化、销售网络化、队伍专业化、成果商品化”为主要内容的成果转化推广新体制与新格局,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途径和借鉴。本项目以江苏省为转化推广重点,并迅速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及辐射至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引种栽培,现据不完全统计:系列品种(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60万亩,累计增收节支达34.88亿元,获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科技成果和推广体制的创新,对促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科教兴农”起到重要作用。

“果梅优质丰产配套技术的推广”成果完成了果梅丰产优质配套技术,建立了“三园一圃”即品种园、母本园、示范园、苗圃的良种繁育体系,总结出快速高效的果梅育苗新方法,建立了果梅无性系快繁体系,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的果梅高接换种技术;形成了适于江苏省果梅产区发展果梅生产新的栽培模式——果茶立体栽培模式,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关键技术,筛选出了CPPUGA3、梅宝等10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硼、锌等微肥施用方法,达到了收效快、效益高、水肥利用率高的目的。健全了果梅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的网络体系,形成了以果梅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产业,加工能力达到2.1万吨以上,全省果梅70%以上外销,增加了江苏省的创汇。该成果技术推广覆盖率98.0%以上,刺激了当地的经济,提高了效益,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该成果9年推广配套技术20.5万亩次,累计新增产值16960.8万元,累计纯收入5048.1万元,创汇1800万美元。